工業物聯網來了!看IIoT Top 100各大玩家都在怎樣搶灘登陸?
2017年1月,工信部發布《物聯網發展規劃(2016-2020年)》,提出到2020年,物聯網總體產業規模突破1.5萬億元,公眾網絡M2M連接數突破17億個。今年的“政府工作報告”中,李克強總理再次表示,要深入實施《中國制造2025》,加快大數據、云計算、物聯網應用的發展。工業物聯網將乘勢迎來大發展。
不久前“IoT ONE”發布了一份工業物聯網排名前百名單,以技術創新能力、生態系統、以及市場品牌影響力等三個方面綜合排序的話,美國憑借IBM、Cisco、Intel、Google等企業毫無疑問占據絕對優勢地位;德國依靠SAP、Bosch、Siemens等企業緊追其后;第三梯隊則以日本、瑞士、中國為主力軍。
目前,工業物聯網發展呈現出鮮明的特質:
1,單純讀取設備數據的功能難以滿足未來需求,都在尋求IT與OT深度融合的接入平臺。
2,網絡通訊技術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性技術,各個工業物聯網公司投入巨大。
3,提前部署云平臺,為工業物聯網提供數據處理中心。
4,個性化軟件設計和個性化服務將越來越重要,聯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。
作為智能制造的基礎性產業,工業物聯網的發展方興未艾,對于用戶而言,要用得方便、安全、經濟,才有更好的推廣空間。
新的生態系統正在構建,各家企業是如何在工業物聯網領域搶灘登陸?
首先來看位于北美洲的“山姆大叔”,這里也是計算機技術不斷革新的源頭。涉足工業物聯網的美式企業大多是傳統IT技術的跨界大鱷,一般路徑是依靠核心而基礎的技術尋求工業領域中的合作伙伴,樹立典型,逐步擴張。
IBM
IBM以其龐大的經營數據穩占工業領域綜合供應商榜首地位:據IBM2016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顯示,IBM第四季度營收為217.70億美元;凈利潤為45.01億美元,比去年同期的44.63億美元增長1%。
2016年10月,IBM公開宣布將投資2億美元在德國慕尼黑設立IBM Watson物聯網事業部的新全球總部,今年3月該總部正式投入使用。IBM Watson物聯網事業部總部主要聚焦區塊鏈、安全、智能交通、醫療等領域。IBM希望進駐的企業來進一步推廣Watson物聯網解決方案和服務,構建一個物聯網生態系統。
引用IBM Watson物聯網部門總經理Harriet Green所說:“IBM在物聯網的創新已經達到引爆點?!?/p>
Intel
除了與寶馬、Mobileye(已被收購),以及HERE合作開發一個自主的汽車平臺之外,英特爾也在開發無人機、MR(融合現實)耳機、用于物聯網設備的Atom處理器。英特爾還擴展了10nm節點,并正在開發7nm節點,這使得其在物聯網領域的研發工作幾乎翻了一番。
在研發創新的同時,英特爾也在積極尋求合作。2016年11月30日,英特爾與華為等共同發起成立邊緣計算產業聯盟,作為初創成員之一,英特爾借助領先技術與產業資源,推動搭建邊緣計算產業合作平臺,驅動邊緣計算產業聯盟國際化,全面支持具有中國特色的邊緣計算標準的制定。
GE
Predix是GE為工業互聯網開發的軟件平臺,今年3月向所有工業物聯網開發者全面開放。這不僅可進一步發揮Predix平臺的潛能,更著眼于充分釋放大數據的隱藏價值。全面開放后的Predix類似于工業的安卓系統,各家企業都能通過Predix開發定制化行業的應用程序,通過集群的力量,擴大工業互聯網生態系統。
近來,GE又圍繞Predix完成了很多垂直行業的收購與整合。GE以超過1億澳元收購了墨爾本建筑自動化創業公司Daintree Networks,Daintree設計研發出的可進行光線及溫度調控的開源、標準化無線系統Controlscope,已經應用于美國的1000多家中小商業建筑,包括亞利桑那國家銀行、United Stationer等。
Google也在跟華為及其他電信運營商談判合作。Google還通過給自家的Android操作系統改造,來預備即將到來的物聯網、車聯網。
2016年8月17日,Google被爆出正在基于Magentakernel——一個實時操作系統,研發全新的“紫紅”(Fuchsia)實時操作系統底層。實時操作系統是物聯網、車聯網必備的操作系統架構,所以Google的這一舉動也被認為是正在為物聯網做準備。
2016年11月,Google與英特爾再次合作,內容涉及Google的云平臺以及未來的物聯網,旨在讓Google的開源容器系統Kubernetes和機器學習產品TensorFlow能更好地與英特爾的架構搭配。
我們再來看位于歐洲中部的德國,這是傳統的工業強國,因此,基本都是對工業產品和工業流程非常了解的工業企業。相對于跨界而言,這些企業能夠突破設備層應用場景,不僅能夠實現設備監測、分析和控制,還可以深層接入到企業運營管理的IT層級,為企業決策提供更加嚴謹豐富的依據。這些企業有明顯的特征是專注與布置“工業云”,為工業物聯網提供數據傳輸、分析和存儲的平臺,搶占智能制造先機。
Siemens
對中國消費者來說,最熟悉的莫過于Siemens。IIoT的本質就是利用物聯網技術打造一個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平臺。在西門子創新日活動上,西門子的每一個高管,都在宣傳產品生命周期管理。
與以往創新主要靠并購的做法不同,Mindsphere是西門子總部親生的工業云平臺。在全球最接近工業4.0的西門子安貝格工廠,Mindsphere已經被用于生產現場。西門子還正在將SIMATIC核心產品線接入Mindsphere云平臺。
此外,西門子與IBM聯手,將Watson Analytics帶入MindSphere中。IBM將為MindSphere提供其他多個分析工具,包括預測分析、規范分析和認知分析。
Bosch
博世借助IBM Bluemix 平臺交付“Bosch IoTRollouts”服務,并與IBM Watson物聯網平臺相集成,用于高級設備的管理和基于云計算的軟件更新。基于這一合作,兩家公司的客戶將可以通過IBM云訪問“Bosch IoT Rollouts”服務。IBM云計算具有龐大的規模、靈活性、隱私性和安全性,對工業物聯網領域更新互聯設備、推動持續創新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博世將在IBM Bluemix和Watson物聯網平臺上擴展其強大的博世IoT套件服務,用于實現自定義應用開發和運行。同時,IoT解決方案開發人員還將得益于這一服務與IBMWatson物聯網功能的無縫集成。
博世認為:物聯網將通過開放標準和開源走向成功。所以,博世將繼續積極投身于Eclipse基金會和IIC,以促進物聯網技術在關鍵領域的普及。
現在,來看一下我們可愛的祖國。工業物聯網在中國的發展如火如荼,網絡基礎設施建設,以及工業升級的迫切需要都為工業物聯網發展提供了很大的機遇。中國工業物聯網企業目前呈現兩種發展形式并存狀況:一方面是大型通訊、IT企業的布局;一方面是傳統工業軟件和工業網絡企業自發地延伸,由產品提供商發展為方案供應商。
Huawei
華為在操作系統上目前最為成功、具有真正核心技術的就是LiteOS、OceanConnect、Openlife系列的物聯網操作系統平臺。這也是美國Google目前空缺的部分。
美國目前以信息安全的理由將華為的電信技術設備拒之門外,而NB-IoT及相關的物聯網系統組建需要在市場認可的前提下,才能說服合作廠商大力推廣。
鑒于美國市場之大,如果華為的電信技術設備、物聯網設備可以進入美國市場,華為的相關平臺接口就會被大范圍認可推廣。華為的LiteOS、OceanConnect、Openlife也就可以在整個市場獲得大范圍普及。
但在物聯網的具體專利技術細節上,中興通訊則排名第一,中興通訊攜手中國移動在中國移動5G聯合創新中心實驗室,率先完成嚴格遵循NB-IoT標準協議的技術驗證演示。
再看大洋彼岸的日本,以“制造”為核心的日本企業,始終關注制造現場,因此發力點也是最見成效的“生產制造現場”。過去一年,走在前沿的日資企業都在積極調整,預計步入正軌后,還會有較大的發展。
日本工業價值鏈促進會(Industrial Value Chain Initiative,IVI)是一個由制造業企業、設備廠商、系統集成企業等發起的組織,旨在推動“智能工廠”的實現。2016年12月8日,IVI基于日本制造業的現有基礎,推出了智能工廠的基本架構《工業價值鏈參考架構(IndustrialValue Chain Reference Architecture ,IVRA)》。在此基礎上,NEC、Hitachi、Toshiba、Panasonic皆有不俗表現。
(RAMI4.0)
以NEC為例,NEC實現了云服務、全球物流可視化與GXS的托管服務:NEC建立的GXS全球、公司服務,使基于國際標準如EDI的企業之間的交易數據的業務流程更加便捷,從而有效的跟蹤全球生產制造設備分布。
IIoT——百家爭鳴、逐鹿中原
工業現場包含各種行業,大中小等級的各種項目。在很多細分市場中,市場規則、需求特點、項目的分布都有很大的差異。所以,垂直于縱深領域扎根發展,是IIoT通過生存關考驗的捷徑。
工業物聯網是一個場景復雜、講究技術積累的領域,其最終的競爭格局不太容易產生寡頭壟斷的局面。所以中國雖然沒有進入全球前20的企業,但工業物聯網發展勢頭強勁,華為、中興等企業將大有作為!

提交
光亞論壇·2024 智能產業聚合高峰論壇舉辦!
新訊受邀參加華為Redcap產業峰會,并榮獲RedCap生態合作獎!
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,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
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,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
從SCIMC架構到HyperRing技術,機器人控制技術的革新